115文学 历史军事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725章:三十万秀才

员,要管辖大明八千万人口。

哪怕是军政分离的情况下。

一个地方父母官的知县,几乎掌握了所有的民生大权,这简直有些离谱。

但凡有些懒政,整个县城的经济就完全处于停滞状态,政务堆积如山。

底层百姓的诉求,根本得不到解决。

或者说哪怕是现在,大部分百姓更多是听着族里的安排。

皇权依旧难以下乡。

这时,一个宦官前来禀告:“启禀殿下,陛下召见。”

朱英对叶月清笑了下,已经猜到是关于三十万秀才的事情了。

当即就起身前往华盖殿。

华盖殿中。

朱元璋正在呵斥礼部尚书任亨泰。

“简直是胡闹,这等大事,为何不早些跟咱说,你礼部尚书到底是怎么当的。”

“咱大孙不懂这些,难道你在礼部这么多年,都不懂得科举的关键吗。”

“三十万的秀才,也真是敢给啊,什么时候,咱大明的秀才,如此不值钱了。”

朱元璋的心都在滴血啊。

每个秀才都要赏赐田产,最少都是十亩良田了。

三十万秀才,这可是三百万亩良田,疯了吗。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其实并不知道秀才的特权已经取消了。

自从小文承出生后,大部分的皇权已经逐步的移交到了朱英手上。

这些权力属于朱元璋跟朱英共同持有,相当于都有决策权。

自从对朝廷大臣们放权开始,朱元璋逐渐对于大孙的安排,也减少了过问的次数。

一来是朱元璋年纪大了,精力有些跟不上。

二来也是对大孙的放心。

这样的行为也算是皇权的平稳过渡,至少在他驾崩后,整个大明不会产生多大的震荡。

对于大臣们来说,太孙令旨跟陛下谕旨,基本上没有了区别。

朱元璋也不是完全不过问,只是兴趣多是集中在赋税,军事,火器,还有一些万国事务上。

礼部尚书任亨泰整个人都是懵的。

他可是按照太孙的要求办事啊。

还不告诉太孙,他怎么告诉?

太孙直接就是一道令旨过来,难道要让他抗旨不成。

此刻的任亨泰也不敢去甩锅到太孙身上,那只会是死得更快。

只能趴在地上不断磕头:“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伴君如伴虎,他真怕陛下直接一道谕旨让锦衣卫给拖出去砍了。

别说,现在的朱元璋,还真有这个想法。

这时,宦官来报:“启禀陛下,太孙殿下来了。”

“让他进来。”朱元璋的脸色不怎么好看。

门外的朱英也没多想,直接走了进来。

看到大孙,朱元璋肃杀之气顿时消融,不过还是有些生闷气的感觉。

“爷爷,今天可是有个大好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