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第一章 底子

晚唐浮生 孤独麦客 1188 09-25 09:42

种地的手艺非常粗糙。

萧叠曾听族叔萧遘讲过,光启三年(887)年底出镇陇右的时候,蕃人就是盯着一块地使劲种青稞或麦子,年复一年,直到彻底耗尽地力,然后就把这块地扔了,荒置五六年,慢慢长满野草,如此周而复始。

这叫什么?这叫游耕,和游牧有差别,但也不大。

其实汉地虽然不游耕,但也是盯着一块地种,虽然有一些肥田举措,终究还是不太行,亩产始终提不上去,数量最多的中田始终徘徊在亩收一斛这条线上。

陇右镇执行三茬轮作制后,情况大有改观,这里与灵州又不太一样了。那边一亩地,今年种苜蓿肥田,第二年种大豆肥田,第三年种麦子,这里是连续两年苜蓿、连续两年大豆,连续两年麦子,更省心,产量也差不多——夏王刚提出这种耕作制度的时候,怕是没想到百姓们也会自己改良。

但也只能连续种两年。连续不断地种粟麦,会让地里杂草丛生。如果不花力气拔草,那么粟麦完全长不过它们,这无疑要花费巨大的人力。

如果家里地少的话,拔草还可以忍受,像江南地区户均几亩、十余亩地,百姓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精耕细作,小心翼翼地呵护农田,才获得了相对高产。

但河陇地区一户拥有的土地基本都在六十亩左右,还要照料牲畜,不可能精耕细作,那么轮作就十分重要了。

另外一个变种就是四年之内:春小麦—冬季芜菁—春播大豆—短生长期杂粮(如绿豆)—大宛苜蓿—冬小麦—杂粮的变种轮作,这种效率似乎更高。

百姓创造出来的花样非常多,让人叹为观止。你只要告诉他们苜蓿、大豆的肥田奥秘,再用上大量牲畜粪便,他们自然知道该怎么安排农作物的种植。

枹罕县青黛色的城墙已经历历在目,附近的村庄和人烟也渐渐密集了起来。

庄稼汉和农妇们在田里,将整齐的麦子割倒归置在田垄上,小孩们负责捆扎。

一垄之隔的苜蓿田里,羊长得膘肥体壮,几乎比得上个头小一点的豚猪了。

萧叠特意停下看了看。

今年的秋税,有一部分要用羊来冲抵了。按照陇右幕府的命令,枹罕县要选出四万只羊,送往会州。

当然不是会州需要羊,其实是孟、怀二州需要羊。会州本身就是一个大牧场,当地的羊经关中送至河阳后,就补充陇右镇送来的羊,维持羊群数目。

连续第八个和平年头了,看样子还有好多个八年,陇右十州三十二县近五十万百姓竟然已经在这个乱世中过了八年平静的生活,积蓄的财富已经非常可观。

开元盛世之时,百姓连续耕作三年便可有足够维持一年生活的余粮,如今河渭诸州的仓储,有几年余粮了?

这样厚实的底子,才是夏王敢在青唐行事越来越激烈的主要底气所在。

铁骑军五千战兵、五千辅兵,两万余匹马,这个开销,陇右诸州还是供应得起的。便是将来出大斗拔谷,前往河西甘、肃,也完全可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