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其他类型 大明元辅

第281章 朝归倭附(十一)皇家舰队?

大明元辅 云无风 1193 09-07 10:59

府十二库中地位最高,也就是后人最常说的“内库” 或“内帑” ,有明一朝但凡官员请“调发内帑”,指的就是这个“内承运库”。

不过这里有句话要注意,《明史》中此处说什么“六库属户部,乙字库属兵部,戍字、广积、广盈库属工部”之类的,可不要以为这些府库就真的归户部、兵部、工部管理了。

内库还是只能由皇帝自己决定用途和管理,户部可以派遣官员巡视和登记内库收支,但是无权管理。

工部只负责查验进入内库的东西,史载“洪武、永乐间,各处府县岁贡彩段,工部验中方送内库。”而此处户部只负责记账。

比如刘最在奏疏里曾提到的:“帑银属内府,虽计臣不得稽赢缩。”也就是说内府收支,哪怕是户部尚书这位“计臣”也不能完全了解实际账目到底多少,实际上的管理人员完全由宦官组成。

史载,内库置“掌印太监一员,近侍、佥书、太监十余员,掌司、写字、监工数十员”,

“掌大内库藏,凡金银及诸宝货总隶之。”

内帑的主要来源则是“金花银”。所谓“金花银”指的是明朝赋税改革后出现的特定名称的白银。

一般的说法认为,这玩意一开始是为了解决从南京迁往北京的文武官员俸禄支米在途中损耗的问题,于是有官员建议在江西、南京、浙江等地折米为绢布、白银等物,送到京城充当俸禄,这便是“金花银”之由来。

当时白银还不是明朝的法定货币,所以日常俸禄是支米折俸。后来改折漕粮,便用“金花银”作为俸禄发给在京武臣,其他多余的就全部纳入内承运库,成为了皇帝重要的收入来源。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凭什么要让“江西、南京、浙江等地折米为绢布、白银等物”?以大明文官的“气概”,你皇帝平白无故拿了一笔农赋作为金花银,那是他们能答应的吗?当然不能啊。

事实上,这笔钱从法理上来说还真就归皇帝个人所有,因为这里所谓的“西、南京、浙江等地折米”并非出自一般的百姓田地,而是皇庄皇田。

现在知道为什么迁都北京之后的大明历代皇帝也在京师周边搞了越来越多的皇庄吧?没错,就是因为皇庄的“折米”可以变成金花银充入内帑,作为皇帝的私有财产。

不过这里又有问题,高务实当年说动了朱翊钧,让他把京师甚至整个北直隶一带的皇庄皇田通过分期付款的赎买方式逐渐放归民间了。这样一来,皇帝的内帑收入就减少了,现在的内帑金花银几乎全靠南直隶及其附近的老皇田——这些田没有变化。

没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条:其一,南直隶一带不是实学派的主场,高务实暂时还没什么兴趣硬来,以免皇庄让出去之后没有回归百姓,反而全被南京勋贵和江浙财阀给占了;

其二,这里的皇庄大多是朱元章那会儿就搞出来的,是皇帝真真正正的“祖产”,高务实一时半会儿也不想在各种层面到处“违背祖制”。

当然了,朱翊钧也并非完全就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