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其他类型 大明元辅

第161章 南察风波(七)辽东插曲

大明元辅 云无风 1177 09-07 10:59

官场上欲掀起大的动作,很少有像高务实上《取用疏》那般,以大臣身份直接上疏言事而起。

心学派两位阁老的计议虽定,但行动必按照惯例,先找科道言官上疏,看看皇帝的反应,再视情况发动更高一些的官员上疏议论,而后逐级提高层次,最后再由阁老们一锤定音,所以这其中得有个过程。

但北察南察都不会因此暂停,所以两地考察的各项事务还是在顺利推进。

北察虽以杨巍挂帅,但由顾宪成为实际主管。杨巍受了高务实的暗示,刻意低调,于是京察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两个项目考语、咨访中的咨访工作,就完全是顾宪成一手操办了。

考语就是各部衙堂上官对下属官员的考评,这是京察中占比很大的一个项目,不过这个项目一般在咨访之后进行,所以暂时无涉,容后再说。(这其中要经过至少一两个月。)

所谓咨访,是指考察之前吏部将写有应查官员姓名的访册发送给其他在京的言官,由具有风闻之责的言官对自己所了解的应考人员给出评价,或指明其不法事迹的一种行为。

其目的有二:一是在京察的准备阶段博采众闻,“据以考察”,以期尽量保证京察的公正客观;二是在京察的拾遗阶段,科道官可根据其他官员所写的考语,对黜斥未尽之人进行论劾,避免不职官员继续留任。

如原历史上万历二十一年京察时,“虞淳熙等三人,吏、兵二部司属,而访单有议,科道据以纠拾”,即是据访单以纠拾之例。

咨访的具体方式,一贯是通过访单的形式来进行,《明史》称:“访单者,吏部当察时,咨公论以定贤否,廷臣因得书所闻以投掌察者,事率核实,然间有因以中所恶者”。

通俗的说,访单即是一张开列了应考官员姓名的调查表,由指定的官员(多为言官)查看并填注自己所熟识或风闻的官员行实,并且反馈给吏部,以佐考察。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访单逐渐完备?演变为访册。故在明人的记、文、奏疏之中,常将访单、访册混用。

根据原历史上万历二十一年虽作为考功郎中但实负京察之责的**星在论及访册问题时所说(原文挺长,就不引用了),大概有这么些重点:

其一?访单并非明廷法定的京察产物?而是吏部为了考察方便,以及彰显京察的公正而行的权宜之计;其二、访单出现的确切时间己难查知?但可以确定在隆庆以前便已经出现;其三?访单发放伊始?接单人并不广泛,接到访单的仅止掌科、掌河南道二臣而已,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接单人群逐渐扩大;其四,访单的内容仅是对应考官员姓名的罗列;其五,访单实为访册之雏形。

至此时万历时期?访册己经成为考察中的“旧规”,故万历时期的屡次考察皆使用访册。

访册的制作需经过构思、刻板、装订三个步骤?皆由吏部委官完成?具体情况本书不做详述。

访册成型之后?便由吏部派人交送至掌吏科及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